侯文詠 ~和孩子做「見景生情」的陪伴
剛開始做爸爸,會想要「做之父,做之師」;等孩子慢慢長大,發現這期望太高,於是退一步想「做他的朋友」。直到有次去打禪,聖嚴法師問我:「做爸爸感覺如何?」我說:「只希望能做孩子的朋友就行了。」沒想到師父突然很正經的說:「侯醫師啊,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,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,或他變得很有才華……這都沒什麼兩樣。」當下,我嚇一跳,本以為這算夠卑微了。那時師父淡淡的說:「此時此刻,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處。」但我全沒「瞭」。
之後,小孩經歷國小,到青少年。我慢慢發現父母能影響他們的,真的很有限。往往去演講時,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;但在家裡,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,就算跟他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,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。
直到今年在寫「金瓶梅」時,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:「養兒無須屙金溺銀,只需見景生情」。意指養兒不需用金、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,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,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。所以說到心路歷程,我以前總說: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,養孩子則從最初想「做之父,做之師」,到退而求其次,想能「做朋友」,現在則是「見景生情的陪伴」了。
這是一位未曾謀面的媽媽朋友分享的文章 我看了眼眶熱熱的~ 我想到
媽媽每天都會問我這個已經出嫁的女兒:要不要回來吃飯阿
戀家的老公每年會跟著公婆的進香團去出遊 幫他們照照像
好友小熊掛念遠在東港的媽媽
台中二哥遠赴對岸工作
隔壁街的名片行老闆整天皺著眉煩惱小孩不愛唸書而生意大不如前
我想多點時間陪家妤而離開南科
許多人的陪伴變得不是那麼容易
這是一個事實 因為多數人為了生計而忙碌
為了未來 下一個月的支出準備
當我們有時間陪伴時 小孩看我們已經是歐吉桑 歐媽桑了
我們試著找些出口或方法 可以多一點時間陪伴
因為見景生情的陪伴是我們唯一不容易做到的
當我們有陪伴... 見景生情的陪伴
陪伴是快樂 不是責任 不是束縛